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公告  新闻  2021年新闻动态

高教所举行70周年校庆第二场学术报告会

发布日期: 2021-10-21   浏览次数 49

为庆祝华东师范大学建校70周年,20211020日下午1时,高教所师生于文科大楼1413室举办第二场校庆学术报告会。

  张东海老师以《大时代中的小人物:辛亥革命前后的吴宓》为主题,聚焦吴宓在辛亥年的个人日记,剖析其在大时代转折期间的教育经历与心路历程,一窥当时时代背景下的教育情况与小人物的内心思考。不同于大多史书上对于大人物的关注,张东海老师将目光投向历史转折中的芸芸众生,希望通过对于一个小人物、青年学生吴宓的生活状态的分析部分还原历史的一个角落,进而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历史的全貌。 

徐国兴老师报告的主题是“博士生论文发表的几点思考”。徐老师首先围绕“破四维、破五唯”的背景引出“在读博士生必须发表学术论文吗?如果必须发表,多少篇合适?在什么级别的期刊上发表?”这三个问题,接着从国际比较、生涯发展视角、实证方法三个方面分析国际学术界对这个问题的基本认识和相关实践,最后从制度要求、习惯要求、文化要求对以上三个问题进行回答。在报告结尾,徐国兴老师就论文写作与发表问题向同学们提供了宝贵的个人经验与建议,并与同学进行互动交流。

郭娇老师聚焦家庭第一代大学生群体,讨论了“家庭第一代大学生的在线自我调节学习”问题。郭老师就研究背景、研究方法、研究发现、研究结论与不足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等内容进行讲解,指出该研究是在自我调节学习(SRL)理论的框架下,基于疫情期间上海39所本科院校线上提供的64949份有效问卷,探究家庭第一代大学生在线学习有何独特的行为、模式、状态或策略,其学习效果收到教育情境下哪些关键要素的影响,与性别、学习动机、求职焦虑等有何关联等问题,旨在把自我调节学习这一抽象的内隐模型拓展到反映不同学生背景、学科特点以及教学设计的真实教育情境。

  童康老师以《教育评价的感性之眼:来自艾斯纳的启示》为题,阐述艾斯纳思想对于当代教育评价的启示。童康老师首先回顾往年在校庆学术报告上有关教育评价的汇报,然后对艾斯纳的理念进行简要介绍,阐释艾斯纳对于鉴赏和批评的不同界定,最后分析艾斯纳思想对于现代教育评价的借鉴意义。童康老师认为,学生不仅是被试而是艺术品,教育学生需要感性、理解和共情,艾斯纳的文艺鉴赏模式强调教育的艺术性、教育对象的复杂性、教育过程的不确定性,在教育评价中具有独特的地位,但在科学主义流行的现代社会没有得到重视,教育评价应该揭开蒙住人的“感性之眼”的面纱,张开自己的“发现”之眼。

  赵丽老师立足全球科技和产业变革视角,报告了“上海引进和发起高水平国际科技组织的策略研究”。赵老师简要介绍国际科技组织的定义、类别和分布,梳理上海引进国际科技组织的情况以及相关政策,分析进一步集聚与上海“四新”经济重点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和新兴产业领域相关的国际科技组织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充分比较和借鉴世界主要东道城市和我国相关城市引进国际科技组织在引进定位、财政支持、优惠政策、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具体举措,提出上海在全球创新网络中引进和发起高水平国际科技组织方面的对策和建议。

本场报告师生思想碰撞、精彩纷呈,同学们收获颇丰,至此,高教所校庆70周年学术报告系列活动圆满结束。

                    

(撰写:2021级硕士生鹿平丨摄影:陈淑贞丨编辑:娄岙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