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公告  新闻  2021年新闻动态

高教所举行70周年校庆第一场学术报告会

发布日期: 2021-10-19   浏览次数 108

为庆祝建校70周年,20211013日下午1时,高等教育研究所师生于文科大楼1413室迎来了第一场校庆学术报告会,共7位老师分享近期研究成果。

阎光才老师的报告主题为《科学的社会运行与大学组织变迁》。阎老师首先提到中世纪大学与科学的关系,通过对近代科学革命兴起的主流观点的分析提出,科学革命虽发生于大学之外,但大学以其理性技艺的人才训练与培养为革命的发生创造了条件。科学的制度化向大学延伸,塑造了其内部学科门类林立和高度专门化的格局。继而,他讲解了进入大科学时代给大学带来的诸如精细化、内卷化的困扰,并提出要对当代科学的社会运行、创业型大学等进行反思,联结历史、当下、未来去思考我们能否再创巨人时代。

韩映雄老师做了主题为《大类招生的实施时空与功过》的报告。韩老师指出,被认为有利于学生综合发展的大类招生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报名人数减少、学生竞争加剧等现象。基于此,他从大学、教师、家长与学生三大利益关系人的不同角度讨论了大类招生的价值和影响。另外,他从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的特征着手分析大类培养的可行性和合理性,认为多数院校不具备支持大类培养的主客观条件。总结大类招生的功过后,韩老师表示希望他的报告能为大家提供评价教育政策的思路。

姚荣老师关注了学术自治的法律属性及其规制问题,从“何小强案”等高等教育裁判案件出发,分析法院在高等教育行政诉讼案件中的裁判规则,考察学术自治保障与规范的相关法律问题,从比较法的角度结合法治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学说、司法裁判经验,聚焦实质法治视野下学术自治的司法审查以及学术自我规制的法治化等关键议题,提出重视高校校规的合法性审查与法律风险预防、保障规章制度订立的程序正当、变革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等,旨在实现学术自治与教育人权保障的平衡。

李琳琳老师的报告为《在线教学人际互动的混合研究——上海高校教师的视角》。李老师基于SOTL-T课题组收集的8850位高校教师的问卷与23位教师的深度访谈资料,对在线教学人际互动的特征和效果进行了分析。她通过图表与文字结合的形式,从互动媒介、互动时间、互动空间特征以及互动效果共四方面讲解了研究发现。李老师着重指出有超过半数的老师认为在线教学人际互动的频率和效果较线下教学都有所下降。最后,她从教师、在线教学平台的设计者、高校教学管理三个视角提出可行性建议。

马爱民老师报告的主题是“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实践性问题研究”。马老师对专业博士的概念以及特征进行了概括介绍,突出了实践性对于专业博士的重大意义。他以教育博士、工程博士和临床医学博士为案例,通过历史文献梳理、国际比较研究和实证研究三个角度系统分析了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状况尤其是实践性状况,从入学门槛、课程设置等八个方面构建了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实践性状况测评模型。此外,马老师介绍了关于专业博士的未来研究重点,表示各位师生有兴趣可以共同探讨、研究。他还指出专业博士是求学可供选择之一。

娄岙菲老师分享了《大夏周报》中的大夏大学图史。娄老师表示,大夏大学是华东师范大学的前身之一,在建校七十周年之际,回顾大夏校史对于校庆纪念别有意义。她通过不同历史时期《大夏周报》校庆特刊的展示,梳理大夏大学初创、兴建永久校址、抗战西迁、重获新生等发展阶段,介绍其艰难曲折又极富传奇的办学历程,探究一所私立大学如何在内外交困的艰苦环境中凝聚立校精神,回应时代的呼声。娄老师以回顾大夏大学校歌结束演讲,并强调大夏大学背后还有诸多历史有待挖掘

李梅老师将关注点投向国际招生,报告为《“双一流”高校的国际学生招生:如何保障生源的质量标准?》。李老师指出来华留学生教育的核心问题是质量问题,分析了“双一流”高校国际学生招生情况及特点,考察“双一流”高校国际本科生招生的语言要求和学术标准,根据招生规模与入学要求两个维度建立了高校招生类型四象限图。通过对研究资料的分析,李老师归纳出两个主要的研究发现:一是入学标准参差不齐、要求偏低;二是顶级高校入学要求高,招生更为规范、严格。就当前我国研究型高校国际学生招生理念、招生政策、入学标准存在的问题,李老师提出完善国际学生招生标准制度、完善高校内部招生制度、实行国际学生预科制等建议以保障国际学生生源质量。

本场报告会是一次精彩的思想盛宴,是高等教育研究所为我校70华诞献上的贺礼。李梅老师总结表示,希望同学们在良好的学术氛围中主动学习、勤加思考,不负期待。



(撰写:2021级硕士生陈娜丨编辑:娄岙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