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1日下午,高教所校庆学术报告在文科大楼1413室举行,共有8位老师做了报告,高教所师生近50人参加,部分其他系所师生也旁听了讲座。
娄岙菲老师报告了《许仕廉与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她从20世纪初的社会学发展和燕京大学社会学系着手,具体介绍了许仕廉对对燕京大学社会学系课程的调整以及燕京大学清河试验区的创办,并分享了几点思考。
曹妍老师以“中西部地区人才保卫战:地方高校专业设置与地区行业需求的作用分析”为题,基于量化数据分析揭示了中西部地区在人才流动方面的趋势以及劣势,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影响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人才流动的因素。
张东海老师给大家介绍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问题”。在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规模扩大的背景之下,其特殊的培养要求需要予以特殊对待。张老师详细介绍了实践能力培养体系、课程教学及其实践性,并指出了目前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在学制、课程、教学、师资及实习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徐国兴老师报告了《大学生资助效果实证研究的国际进展》。他首先了明确了大学生资助的力度、形式和方式,并分析了大学生资助的效果。在此基础上,以实证研究为基础,详细梳理和解释了大学生资助效果研究的国际进展。
荀渊老师分享了对“新型地方本科院校本科院校转型发展”问题研究近况。他以兰州城市学院为例具体讲解了本科院校在转型期的做法和发展理念。
李琳琳老师带来了她对“大学教师学术工作的时间观”研究。从自身经历出发,李老师以半结构式访谈的方法,讨论了大学教师的“时间深度”、“时间边界”、“时间冲突”、“时间节奏”和“时间轨迹”等问题。
童康老师报告了《英国学界关于TEF框架的回应和反思》。他从英国TEF实施的概况、英国学界各方的反应、对于TEF框架主要的观点及结论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李梅老师分析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外籍师资特点。她首先明确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概念,讲述了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及相关办学项目的发展概况,并总结了中外合作办学中外籍师资的特点。
下午5时,历时4个小时的2017年高教所校庆学术讲座圆满结束。

撰稿人:2016级硕朱莹莹,编辑:娄岙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