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9日上午,来自威斯康辛大学的Li-Ching Ho博士为高教所师生带来了一场名为《讲述故事的艺术:如何在国际期刊上发文》的精彩讲座。讲座由李梅副教授主持。

讲座一开始,Li-Ching Ho博士让大家写下两个有关在国际期刊上发表文章的问题,并且选择一个与邻座同学交流,另一个则举手与大家分享。同学们踊跃提问,询问了“什么是好的结构、如何写作才能适合我们的阅读习惯、第一次向国际期刊投稿应该选择什么层次的期刊”等问题。

作为回答,Ho博士先反问了同学们三个问题:“你为什么写作?/你为什么要向期刊投稿?”;“哪一个期刊是你应该选择的?”“如何将期刊分类?”只有明确了这三个问题,才能顺利迈出投稿第一步。Li-Ching Ho博士指出,投稿者应该选择在你研究领域内与你的文章主题最相关的期刊,而期刊则应该从“研究领域-实践者-政策”这三个层面进行分类。她还带领同学们进行了现场实践,让同学们在她提供的期刊中尝试分辨最符合自己领域的期刊。
接下来,Li-Ching Ho博士分发了一份材料,供同学们比较两个期刊的异同。首先需要注意的是“投稿指南”,特别是其中文章类型、字数限制、风格引导等事项。其次,需要略读期刊中的文章,选择与自己文章主题更相关者,并可以在写作时其作为结构范本或引用来源。她细致地指出,在写作时一定要有中心思想并解释清楚它的结果,文章的条理要非常清晰,术语运用要准确,一切不明晰的概念都要有所说明。同时,文章的创新性和重要性也需特别强调,确保结论结论不是空想的,要与所做的研究一脉相承。除了文章本身,投稿时给编辑的附信同样非常重要。这封信需要包括文章的简要内容、对文章符合学术规范的保证、选择该期刊的理由等。紧接着,Li-Ching Ho博士准备了她作为期刊编辑与投稿者的来往邮件内容范例。通过学习范例,同学们对投稿时的邮件规范礼仪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针对一开始同学提出的“什么是好的结构”这个问题,Li-Ching Ho博士解释到,学术文章应该包括 “背景介绍-问题提出-文献回顾-研究方法-研究结果-讨论-结论”几部分,且一篇好的学术文章的标准应该是有原创的、有价值的切入点,具体论述围绕研究主题展开,而且文字上能够吸引人阅读。最后,Li-Ching Ho博士对组成学术文章的各个部分的写作要点均进行了点拨指导。

在讲座的最后半小时,同学们纷纷就自己的疑惑举手提问,Li-Ching Ho博士也愉快地为大家一一解答。Li-Ching Ho博士的讲授持续了约一个半小时,同学们收获良多,意犹未尽。
撰稿人:胡蓉卉(高教所2016级硕士),编辑:娄岙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