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2021年新闻动态

追忆光华历史,体悟大学精神 ——高教所师生支部理论学习暨庆祝建校70周年讲座

发布日期: 2021-05-13   浏览次数 253

2021年5月12日下午,高等教育研究所师生支部于文科大楼1413室举办课程思政系列之“寻访历史”活动,此次活动同时也是高教所师生支部理论学习系列活动之一。为庆祝建校70周年,本次邀请到上海大学历史系韩戍老师为高教所师生党员开展主题为《光华大学的精神传统与变迁》的讲座,会议由娄岙菲老师主持。

讲座伊始,韩老师指出大学精神是大学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独特气质,其更多表现为一种潜藏于大学师生之心的、能够彰显一所大学鲜明个性的价值取向。不同性质、地域、背景的大学,其精神是千差万别的,因近代中国政治变化之迅猛,即使是在同一所大学——光华大学,亦常常体现出截然不同的精神。

韩老师讲述了光华大学在1925年发生的六三离校、收回教育权、学生参与反日运动等事件背景下如何筹划成立的过程,阐释了其背后体现出的民族主义精神。1928年以后,胡适、朱经农、廖世承、罗隆基、潘光旦等一批拥有自由主义思想的著名学者加盟光华大学,校内掀起了由他们主导的对国民党政权及推行“党化教育”的批判与抗争。建校初年的民族主义精神已隐退到幕后,学校当时充满着政治抗争精神。而随着罗隆基被辞退以及骨干成员的流失,国学本位的学术精神便又取代了抗争精神。光华大学这一时期的国学教育也十分有特色,受校长张寿镛影响,以钱基博、吕思勉、蒋维乔为代表的国文系建构了一套围绕经史子集进行的培养体系,培养中道德教育重于知识教育,尤重师生合作展开的学术研究。其间创办的《光华大学半月刊》,是1930年代国内大学中有较大影响力的文史哲类学报。

全面抗战爆发之后,当时的光华大学留在了沦陷的上海,主体迁到租界继续办学,在日军进入公共租界后,光华大学转为秘密办学,于“孤岛”中维持学术、坚守气节。抗战胜利后,光华大学中的红色传统慢慢萌生,新中国成立后,光华大学能完整保存,整体上比较顺利地适应新形势,也与红色传统的出现与形成有着密切关系。

  最后,韩老师总结道:“大学精神是多元且变动的。”光华大学在历史上不同时段呈现出了不同的精神特色,而在变动中民族主义精神与抗争精神是光华大学两种比较恒定的精神底色。

演讲结束后,师生们积极提问,就六三离校的细节、光华大学内部管理等问题进行交流,韩老师的回答使师生们对光华大学的历史与精神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本次讲座以学术化的方式为师生党员们呈现了光华大学的精神传统与历史变迁,对促进党员们学习校史、感悟光华精神有着积极的影响。

(撰写:2020级硕士生 周笑影丨编辑:娄岙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