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公告  新闻  2020年新闻动态

高教所举行课程思政之“思想下午茶”系列活动

发布日期: 2021-01-11   浏览次数 256

20201228日下午,高等教育研究所于文科大楼1413室举行课程思政之“思想下午茶”活动,师生阅读讨论的是项飙和吴琦合著的《把自己作为方法——与项飙谈话》。本次读书活动由2019级硕士生胡月和2020级硕士生庄秋月、樊苗苗、牛梦宇共四位同学担任导读,姚荣老师和岳英老师出席。

《把自己作为方法——与项飙谈话》20207月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受访者项飙教授,1972年出生于温州,1995年在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完成本科学习,1998年获得硕士学位,2003年获得英国牛津大学社会人类学博士学位,现为英国牛津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社会人类学研究所所长。同样毕业于北大的吴琦,现担任《单读》主编,前《ACROSS穿越》、《南方人物周刊》记者,是此书的执笔者。这本三百多页的小书是从北京到牛津再到温州多次长谈的结果,项飙对吴琦讲述了个人思想的形成、他的人类学家的经验、对于一个流动世界的看法、一个中国学者的焦虑。三次访谈主要从项飙的个人经验切入,追索一系列超越自我的问题,其中涉及对中国社会半个世纪以来的变化、知识共同体、全球化与民粹主义、人类学方法论等问题的思考。把个人经验问题化,给出了一种审视问题、思维操练的方法,也给出我们一个了解世界的具体的开始。基于此,负责导读的四位同学从项飙的个人经历出发梳理了三次访谈之间的逻辑,帮助大家厘清了项飙的思考路径。

庄秋月从项飚教授个人经历、自我认知、对世界的认知、对学术的认知这四个角度勾勒出立体形象。她梳理了三次访谈从话题展开、深入到补充与重溯的过程。最后,庄秋月回归高等教育专业,针对学术组织如何构建一个“自洽的小世界”、大学究竟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在研究方法上保持“距离感”与“切入性”,针对这三个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在北京访谈部分,牛梦宇梳理了项飙从童年、青年到大学时代遇到的人和经历的事以及他对社会思潮变迁的理解。项飙的反思性回忆同社会情势变化交织,让读者们感到既陌生又共鸣。在理解乡绅气质、边缘与中心等话题时,牛梦宇从“距离感”与“切入性”中受到启发,思考人们该如何面对当下热议的“内卷”和“焦虑”。

在牛津访谈部分,樊苗苗首先概述了这部分访谈的具体内容。牛津访谈深入展开了北京访谈中具体话题,因此这部分话题呈现分散性、跳跃性,她主要结合现实经历讲解了牛津记忆、技术关怀、个人经验问题化、社会科学研究这四个话题。最后,樊苗苗介绍了她在读书过程中在思维操练、视野拓展以及访谈方法上的收获。

在温州访谈部分,胡月主要结合个人兴趣,从人的再生产角度介绍留学与阶层流动的关系问题。她介绍并解读了项飙在访谈中的观点:留学是把社会分化跨国化了,在一个国家内部的分化竞争到了尽头,必须要往外走,空间上从国内转到国外,资本类型上从有形的金融资源转变为文化和象征资本。流动,加速的流动,不一定使生活变得更加开放,反而可能加固了原本的不平等关系。

导读结束后,师生就访谈的非结构化特点、项飙的学术风格、现实教育中的困惑进行交流讨论。姚荣老师在总结中比较了社会学、人类学与法学三门学科研究视角和方法的差异之处,并告诉学生要选择适合自身的学术风格。最后,姚荣老师、岳英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讨论了下学期思想下午茶的阅读书目,老师们欢迎同学们推荐更多的阅读书目并积极参与读书分享活动。

(撰写:2020级硕士生 牛梦宇丨编辑:娄岙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