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公告  新闻  2024年新闻动态

【学生活动】高教所举行第三场“School Walk”学生党团联合组织生活会

发布日期: 2024-06-19   浏览次数 11

6月14日下午,高等教育研究所2022级&2023级硕士研究生党支部联合研究生团支部在华东师范大学(普陀校区)举行第三场“School Walk”主题系列活动。

1924年夏,因学潮出走的师生来到上海创建了一所以“师生合作”为基石、以“教师苦教,职员苦干,学生苦学”的“三苦”精神为支柱的现代大学——大夏大学。在历任校长马君武、王伯群、欧元怀的带领下,大夏渡过艰难的创校岁月,并于1929年起先后购买并接收捐赠中山路旁百余亩校地建设新校址,即为华东师大普陀校区所在地。1951年10月16日,以大夏大学、光华大学(1925年)为基础,在大夏大学原址上创办了华东师范大学。

同学们首先来到了群贤堂。群贤堂意为群贤汇集之地,1930年建成,采用三层钢筋水泥混合框架,2004年被列为上海市普陀区首批不可移动文物。群贤堂的两侧墙壁上展示着华东师范大学的发展历程,记录了从大夏大学、光华大学为始,复旦大学教育系、圣约翰大学教育系和理学院、同济大学教育系等先后并入的历史。同学们在参观过程中感受到了华东师大厚重的历史底蕴。

群贤堂参观完毕后,同学们步行来到孟宪承·刘佛年教育成就陈列室。为纪念大夏大学建校百年,这里正举行“学府之雄——‘大夏百咏’篆刻大展”。每一份书法作品的旁边,用照片与文字的形式注释了相关的历史背景,介绍了在上个世纪中学生和老师的生活与学习经历。顾琴女士所篆刻的“三苦精神”引起了同学们的驻足,在雄浑有力的文字中同学们感受到了以“三苦精神”为精神支柱的大夏大学努力实现民族复兴教育目标的决心。陈列室入口的墙壁上刻着孟宪承先生的寄语:“智慧的创获,品行的陶镕,民族和社会的发展”,激励着每一位同学,让我们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和追求。

我们最后来到了华东师范大学博物馆。这里正在展出“大夏流芬:大夏大学建校百年文物文献展”。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大夏大学的光辉岁月。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博物馆中心所陈列的孙中山先生题赠王伯群先生的对联:“得志莫离群”“让人非我弱”。王伯群是大夏大学的创办者,也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先驱、政治家和教育家,与孙中山先生过从甚密。除此以外,这里还陈列着大夏不同时代学生的毕业证书、学生证等文物。这些珍贵的文物和文献,记录着大夏大学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辉煌历程,也让我们更加敬佩那些为教育事业付出毕生心血的先辈教育家们。

参观结束后,同学们纷纷合影留念,为这次活动划上了圆满的句号。漫步在六月的华东师范大学校园里,每一片叶子、每一朵花、每一座建筑都散发着独特的韵味和魅力。我们应该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荣誉和责任,努力学习、不断进步,为学校的未来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文丨赵芳琪

图丨全体参观同学

编辑丨娄岙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