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2日下午2点,牛津大学教育系教授、牛津大学全球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西蒙·马金森(Simon Marginson)应邀来到华东师大高教所,在华东师范大学普陀校区文附楼118教室举办了一场题为“全球高等教育中作为权力的知识”的讲座。本次讲座由高教所所长阎光才教授主持,是“华东师范大学2024年第14场知名学者学术讲座”,吸引了众多师生的参与。

马金森教授通过科学计量数据,聚焦于刻画全球化知识的演变及其在世界范围内权力关系中的作用和潜力。他指出,全球化知识迄今为止的霸权性特征主要体现在以英语为主导、包容与排斥并存模式、全球学术和科学能力的多元化,包括中国及其他非西方体系的崛起等方面。知识既具有普遍性也具有情境性,因此它们之间的平衡因学科和文化而异。知识就其本质而言,既是个人化的,也是关涉集体的;既可以是零和博弈的,也可以是正和博弈的。知识是形塑个体、网络、社会、国家乃至世界的主要媒介。科学既是一种合作模式,同时也是地位和经济竞争的一部分。此外,他讨论了(地方)国家科学与(地方)全球科学之间的协同与紧张关系。受到“技术民族主义”和在更加分裂的世界中科学的地缘政治的作用,国际政治与形势的变化对科学和高等教育都将会产生深远影响。最后,马金森教授表示,尽管科学总是依附于权力策略,但它也是一个应以真理为判断标准的合作领域:科学是我们面对共同问题时的重要希望。

在交流讨论环节,马金森教授对观众提出的地缘政治对科学的影响、中国的教育、人才、科技一体化发展模式、中外合作办学大学发展、中国大学在全球科学的贡献、全球化背景下人文社科学科的发展、学术发表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详细回应。

阎光才教授对讲座进行了最后总结。他表示,中国的科学领域发展虽然在论文出版量上具备一定的规模,但还多少缺少“科学的灵魂”。在当前世界政局走向不明的局面下,未来的科学发展更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或许全球政治决定全球科学的进展。马金森教授认为,地缘政治已经持续了几十年,中国正在走战略自主发展道路,但地缘政治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不稳定状态,未来应更加关注全球南方国家(如印度)在全球化的作用。

西蒙·马金森是牛津大学高等教育教授,也是《高等教育》杂志的联合主编。他同时还在多所世界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担任重要职务,并曾获得美国高等教育研究协会获得研究成就奖。马金森教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全球高等教育、国际高等教育、比较高等教育、全球科学、东亚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的贡献以及高等教育与社会不平等。他的学术成果被广泛引用,其Google h-index为85。
文丨孙 娜
图丨张东海
编辑丨娄岙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