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13日下午1:30,教育学部高等教育研究所在田家炳教育书院801室举办了以“出国留学”为主题的研究生学术沙龙。本次沙龙邀请了高教所三位有短期访学经历的研究生学姐——方兴、叶楠楠和曹泽南,以及两位“海归”教师——肖思汉和陈丽媛老师,为同学们介绍她们各自的出国交流经验和心得体会。

首先,由三位在读的研究生学姐给大家讲述了自己的访学经历。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学习半年的方兴学姐,从语言适应、文化适应和学习适应三个方面进行了介绍。为了尽快克服语言障碍,她要求自己在每堂课上必须要做到主动发言一次,并且积极参与当地各种节假日活动,感受不一样的文化氛围。她还观察到美国大学的学科专业细分程度很高,学校管理中也很注重学生的感受。叶楠楠和曹泽南两位学姐申请到的是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的访学机会。叶学姐详细介绍了自己是如何联系上外国导师并进行访学前的准备,她也给大家提了四点建议,希望同学们能够“做足功课”、“多交朋友”、“体验生活”、“安全第一”。曹学姐主要是从如何学习的角度,分别从自己的访学目标、论文撰写、师生访谈以及劳逸结合四个方面做了介绍。她还特别提到,外导的启发式教学虽然一开始让她难以接受,但实际上给了她很多锻炼的机会,获益匪浅。



紧接着,2015年刚从香港中文大学毕业,目前在上海交通大学高教所任职的陈丽媛老师,讲述了自己如何申请学校,修习课程和完成博士论文的整个求学经历。刚刚毕业于UCLA的肖思汉老师,给同学们分享了三件求学过程中对自己触动最深的故事:遇到一位自己崇敬的有情怀的老教授,一次糟糕的课堂表现后老师发来的批评邮件,初次参加国际会议时错误的着装和演讲站位。通过肖老师的分享,同学们对如何逐渐调整和明确自己的研究兴趣,以及在国外优越的科研条件背后需要付出怎样的努力,需要面对哪些更为激烈的竞争和压力,有了更深地了解。


最后的互动环节,同学们纷纷向学姐和老师们提出了一些关于短期访学和申请留学的疑惑,三位学姐和两位老师结合自己的经验给予了耐心细致地解释,使同学们对于未来生涯的规划有了更明确的认识。
高教所党支部书记李梅老师、副书记岳英老师,博士后王海迪老师,部分研一、研二的同学,参与了此次学术沙龙活动。
(撰写:2015级硕士生汪志强 编辑:娄岙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