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上午
4月7日下午
专场研讨一:高等教育专场
时间:13:50-16:30
地点:文附楼215
点评人:龚放教授
报告人  | 题目  | 
朱浩(华东师范大学)  | 从协同学看我国大学学术竞争力的打造与提升  | 
包晨颖(复旦大学)  | 日本高校研究生学费政策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研究生收费改革的启示  | 
汪广涛、陈巧云、周川(苏州大学)  | 扩招政策下研究生学习满意度的实证研究  | 
孙华(华东师范大学)  | 论大学公共危机的发育机制  | 
陈卓(浙江大学)  | 反思当今中国的高等教育大跃进——与20世纪中期中国经济大跃进的比较视角  | 
王晋(南京师范大学)  | 从“双重虚无”到“双重超越”——也论高校弱势群体子女大学生的成长思路  | 
·专场研讨二:多学科视野中的教育发展(一)
时间:13:50-16:30
地点:文附楼207
点评人:吴康宁教授
报告人  | 题目  | 
马多秀(南京师范大学)  | 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的社会学审视  | 
石艳(南京师范大学)  | 共同生存何以可能-教育场域中信任问题的社会学审思  | 
胡金木、王云(南京师范大学)  | 生命、道德、道德教育——生命视域中的道德教育  | 
孙俊才(上海师范大学)  | 从规则改变到概念化创造  | 
洪志忠(华东师范大学)  | 教育城邦的系统和谐  | 
王振权(南京师范大学)  | 发展视野,教育行动:发展教育研究的当代理性重构  | 
 
4月7日晚上
文艺演出
时间:6:30——8:00
地点:大学生活动中心一楼
 
4月8日上午
专场研讨一:教师教育专场研讨
时间:8:30-11:20
地点:文附楼215
点评人:张民选教授
报告人  | 题目  | 
董辉(苏州大学)  | 后现代视域中的教师角色期待与角色扮演  | 
王旺(苏州大学)  | web2.0时代下的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  | 
李先军(华东师范大学)  | 近代西方师范教育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 
汤妍、李莉(上海师范大学)  | 师范生教学实践课体系平台的构建  | 
叶黎明(上海师范大学)  | 教师概念的重建转型期困境之思  | 
王艳玲(华东师范大学)  | 教师专业发展:教师教育的核心理念  | 
·专场研讨二:多学科视野中的教育发展(二)
时间:8:30-11:20
地点:文附楼207
点评人:丁钢教授
报告人  | 题目  | 
屠莉娅(华东师范大学)  | 论现代性教育之未完成——从解放教育思潮的现代性意蕴谈起  | 
汤广全(华中师范大学)  | 试论教育学的形而上追求  | 
甘永涛(浙江大学)  | 后现代女性主义教育学的来龙去脉  | 
罗国辉(上海师范大学)  | 从《申报》的舆论看上海的教育(1919-1927)  | 
陈仕品、张剑平(浙江师范大学)  | 智能教学系统研究的核心问题与趋势  | 
张立新(上海师范大学)  | 全球化背景下公民教育研究的新视野  | 
 
 
4月8日下午
专家报告
时间:13:30—14:10
地点:新逸夫楼报告厅(校长培训中心一楼)
报告人:张民选、龚放教授
专家发言
时间:14:10—14:30
地点:新逸夫楼报告厅(校长培训中心一楼)
报告人:周川、周谷平教授
闭幕式
时间:14:30—15:30
地点:新逸夫楼报告厅(校长培训中心一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