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公告  公告

“学术职业变革”国际会议通知

发布日期: 2011-09-07   浏览次数 97

学术职业变革国际会议通知(第二轮)

2011.11.11~15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武汉

尊敬的老师:

迄今为止,关于学术职业的大型国际调查研究有两次。第一次是14 个国家合作、1991-1993 年进行的(中国大陆没有被邀请参加);第二次于2004 年底启动至今、由遍布亚洲、非洲、南美、北美、欧洲、大洋洲的26 个国家和中国香港地区合作,其中的18 个国家(含中国)和香港地区于2008-2010 年间在本国/本地区完成了同卷调查,在德国建成了国际数据库。项目组在10 个参与国中召开了13 次国际研讨会(见附件2)。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院作为中国大陆的唯一代表于2004 年底参加了这个项目,在美国福特基金会的财政支持和中国教育部人事司的联系下,于2007 年秋完成了对全国6 大行政区11 70所大学4200 名教师的调查。

学术职业,英文为academic profession。美国学者对学术职业的研究已有几十年,定义简单,就是大学教师所从事的职业。1997 年有学者将第一次国际调查的结果介绍到中国,但一直到2007 年国内出现的相关研究成果也不多。本研究组的成果自2007 年才开始陆续问世,并给academic profession 以中文语境下的定义:在中国,学术职业指的是四年及以上学制的本科院校的全日制大学教师所从事的职业。

本次会议,对于国内:报告中国学术职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推动学术职业在中国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为高等教育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提供智力和行动支持;给2007年接受我们调查的单位和学者一个结果反馈。对于国际:深化多国间的合作研究,加强不同文化、经济、高等教育背景下的交流,在对国际调查数据进行科学统计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得到有关学术职业研究的创新性发现,从而了解学术职业在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中的作用,以期推进学术职业的全球性进步。本次会议与会国际代表的主体为参加项目的 18 个国家和香港地区的研究团队负责人。与会的国内代表有学者,学术职业管理者,政府部门代表,教育刊物代表。

1、大会主题:影响学术职业变革的力量——多国比较的视角

会议论题(均以大会形式进行):

高等教育国际化对学术职业变革的影响l

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对学术职业变革的影响l

学术职业的国际比较(不同高等教育系统之间)l

全球学术职业研究的方法与主要议题l

对中国学术职业变革与发展的观察与建议l

2、会议主席(外方和中方)

外方主席:William K. Cummings, 学术职业国际合作研究项目总协调员、北美比较教育协会(CIES)前主席、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教授。

中方主席:沈红, 学术职业国际合作--中国研究项目负责人、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3、会议特邀专家

D.Bruce Johnstone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大学教授,纽约州立大学总校前校长。

Ulrich Teichler 德国卡塞尔大学教授、国际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前主任。

王英杰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前副校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学科评审组召集人。

4.大会发言人(除主席和特邀专家之外)

国内:清华大学史静寰教授 厦门大学刘海峰教授

北京大学阎凤桥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阎光才教授

国(境)外: 

阿根廷 José Alberto Yuni 澳大利亚Ian R Dobson

巴西Elizabeth Balbachevsky 加拿大Glen A. Jones

芬兰Timo Aarrevaara 德国Ester Ava Höhle

香港 Gerard A. Postiglione 意大利Michele Rostan

日本Akira Arimoto 韩国Jisun Jung

马来西亚Vincent Pang 墨西哥Jesús Francisco Galaz-Fontes

挪威Agnete Vab 葡萄牙Maria de Lourdes Machado-Taylor

南非Charl C. Wolhuter 新西兰Egbert de Weert

英国John Brennan 美国Martin J Finkelstein

5、会议论文

会议接受与主题和论题相关的论文。特别欣赏以学术职业为题的研究。根据提交论文的情况,会后或将集结出版论文集,或将优秀论文推荐到在美国纽约出版的SSCI收录刊物《Chinese Education & Society》和国内CSSCI 收录期刊《高等教育研究》、《北京大学教育评论》、《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上发表。四本期刊编辑人员届时都将到会。但是否提交论文不作为参会的必要条件。

6、工作语言:会议语言为英语。组委会将聘请中英文同声传译人员到会服务。

7、会议财务:统一安排住宿, 费用自理。

注册费(按国际惯例):接第一轮通知并于2011 9 15 日前回执人员980 元。

接第二轮通知并于 2011 9 15 日后回执人员1280 元。

8、报名时间:为方便安排住宿,特定2011 9 30 日为参会最终确认时间。

9、会议联系方式

会议邮箱:CAP2011@mail.hust.edu.cn

会务人员联系方式:熊俊峰,王鹏

附件 1:会议议程(暂定)

2011.11.11 报到,11.12----11.14 正式会议, 11.15 离会。

会议地点:湖北省武汉市华中科技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

日期会议日程安排

2011.11.12

09:00-09:30 开幕

09:30-12:00 论题:高等教育国际化对学术职业变革的影响

13:30-18:00 论题: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对学术职业变革的影响

2011.11.13

08:30-12:00 论题:学术职业的国际比较(不同高等教育系统之间)

13:30-18:00 论题:全球学术职业研究的方法与主要议题

19:30-21:30 特别专题:CAP 项目研究本身的进展

2011.11.14

08:30- 11:20 论题:对中国学术职业变革与发展的观察与建议,

11:20-12:00 闭幕

附件 2:举办过项目会议的国家名单和时间

 200420052006200820092010德国 2006

意大利 2009 2009澳大利亚2009芬兰 2009挪威 2010,墨西哥2010

附件 3:中国接受项目调查的单位

110 所中央高校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

260 所地方高校

京:首都师范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工业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北:河北大学,燕山大学,河北科技大学,石家庄学院,河北北方学院。

宁:辽宁大学,沈阳大学,大连大学,沈阳师范大学。

黑龙江:黑龙江大学,佳木斯大学,齐齐哈尔大学,哈尔滨学院。

海:上海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华东政法学院。

苏:苏州大学,扬州大学,江苏大学,江苏科技大学,南通大学,南京邮电大学。

东:青岛大学,山东科技大学,聊城大学,烟台大学,济南大学,鲁东大学,山东交通学院。

北:湖北大学,长江大学,三峡大学,江汉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武汉工程大学。

广东:深圳大学,五邑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肇庆学院,韶关学院,广州大学。

川:成都理工大学,西华大学,西南科技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宜宾学院,攀枝花学院,四川文理学院。

西:西北大学,延安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安工业大学,西安科技大学,宝鸡文理学院。

311 省教育厅

北京市教委,上海市教委,辽宁省教育厅,黑龙江省教育厅,江苏省教育厅,山东省教育厅,湖北省教育厅,广东省教育厅,四川省教育厅,陕西省教育厅,河北省教育厅。

附件 4:到会路线

1)乘坐飞机的代表

机场大巴:武汉天河机场-关山口华中科技大学(票价:41 元)。出租车,约 150 元。到达站为华中科技大学光谷体育馆(南四门)。可步行到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俗称8 号楼),或步行到南一门乘坐校车到达国际学术交流中心。

2)乘坐火车的代表

出租车:武昌火车站到关山口约30 元;汉口火车站到关山口约 50 元;武汉站(高铁站)到关山口约 35 元。

公共交通:武昌火车站:乘坐518 路到关山口下;

汉口火车站:乘坐 536 路到关山口下;

武汉站(高鉄站):乘坐643 路到鲁磨路光谷广场站下,换乘718 路到关山口下

参会回执(CAP2011@mail.hust.edu.cn已发送过回执人员可不再发送回执)


姓名


性别


职务职称


邮政编码


所在单位




通讯地址




联系手机


电话(传真)


电子邮箱




您的特殊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