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学子风采  生活剪影

“缅怀先辈,心怀感恩” ——上海龙华烈士陵园清明扫墓

发布日期: 2016-03-14   浏览次数 610

    上海市龙华烈士陵园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是社会各界祭扫先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200941日,我们全班同学前往上海市龙华烈士陵园,参观悼念那里的英雄烈士、缅怀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追述他们的动人故事。

  

    当我们走入那扇由江泽民主席亲笔题写的龙华烈士陵园大门时,一股庄重、凛然之气扑面而来。进入陵园,是苍翠的大道,有着一股肃穆的感觉。在那宁静,安详的墓园里面,我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心灵的振荡,似乎有无数的英灵在我的身旁萦绕,静静的听着那小鸟的雀跃,好像是在启迪着我们的心扉。中间那座花岗岩大碑分外引人注目,后面的金字塔形的纪念馆为在蓝天的衬托下有种厚实的质感。仿佛在这里的大地下面沉睡着的是泱泱大国的龙脉。我们全体不禁被染上崇敬之情。怀着对革命烈士的崇敬之情,我们进入纪念馆参观,受到了馆内讲解员们的热情接待,他们细致、专业的讲解,使我们对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们先后参观了新民主主义时期和社会主义时期两个陈列区。

    同学们认真观看了通过多媒体场景表现的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这是由周恩来在19267月组织发动的。大家无不被上海工人的高度的政治觉悟以及在凶残的敌人面前所表现出来的大无畏精神所感动。馆中不仅陈列着这些大规模的武装起义,更多的是烈士们的个人事迹。他们当中有李鹏总理的父亲李硕勋,邓小平的第一任夫人张锡元女士,有为了革命把孩子送入育婴堂的革命夫妇,有《永不消失的电波》中李霞的原形李白烈士,也有在国家建设中为科学事业而献身的著名科学家彭加木,有追击歹徒而牺牲的人民警察……众多的先烈中年纪最小的是出生在南洋爱国华侨家庭的欧阳立安,他倒在了英国巡抚的枪下,年仅十六岁。先烈们有着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出生,牺牲在不同的岗位上,但他们都有共产党员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坚定的信念,都为实现革命的最终胜利而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纪念馆中还陈列了许多的表现先烈们英勇事迹的油画,馆外的广场上也树立着很多充满力量美的雕塑,通过艺术的表现手法,充分展现了烈士们为革命事业不屈不挠,不畏牺牲,不惧强权的大无畏的革命气概。在先烈中,有的人年轻有为,就为革命献出自己宝贵的未来。有的人家有老少,但是为了全国人民的幸福舍弃了小家,毅然就义。有的人目不识丁,但是对革命报有纯洁的感情,明明知道自己不能活了,还是要保护革命人士,看着在崇明暴动中被捕的农民的遗书,没有激昂的文字,没有慷慨的大义,有的是对生死的觉悟,对革命的相信,一种淳朴的感情,一种死亡也无法让之屈服的信念。

  

    在龙华烈士陵园安睡的烈士们,牺牲的时候都很年轻,大部分都只有二十几或三十几,处于生命中最好的那段年华。然而,为了祖国,为了民族,为了人民,他们毅然而然地选择了不畏生死,英勇奋战,挥洒青春与鲜血,写就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浓墨重彩的那笔。鲜活的生命,在刹那间消逝,留下不尽希望、无数传奇给后人。看着照片里、工笔画里那些曾经朝气蓬勃的脸,我们只有无限缅怀、无限崇敬、无限景仰。大家驻足凝视着那一幅幅珍贵的照片,遥想着革命志士在民族存亡关头,共赴国难,为国捐躯那段峥嵘岁月。先烈们艰苦奋斗为真理献身的革命精神和浩然正气,使大家深受感染,对今天的幸福生活倍感珍惜,个个心里都涌动着一股暖流,大有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所作为的冲动。

  

    或许,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并不能完全理解他们那个时代的想法。但是,很多情感,诸如对祖国和民族的爱,却不应以时代的变换而改变,他们曾经拥有,我们现在则更应拥有。诚然,现在是和平年代,但这样的年代依旧需要“英雄”。在洪水肆虐的时候,在“非典”猖獗的时候,在地震山摇的时候,在国家安全受到恐怖主义威胁的时候,在穷凶恶极的歹徒行凶的时候……我想,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当牢牢树立起自己坚定地信仰。虽然时光已经过去了70多年,但是我们依然记得我们的先辈们对于崇高理想的追求和执著,对于他们所经历的这些苦难,我们也应该深深地记在心里。

    出了纪念馆,我们来到了后面的无名烈士的纪念雕像前,全体同学深深地鞠躬表示我们的敬意。熊熊的烈火象征着革命的火种永不熄灭,烈士雕像倒下后举起的手臂象征着他们的牺牲换来的未来,正是因为有着许多人的牺牲,不管是生命上的,还是失去爱人,失去家庭等感情上的牺牲,还是生活道路改变的牺牲,加起来实在太多太多了,我们看到的只是冰山的一角,我们能够瞻仰的只是其中有幸留下姓名的。对于无名的英雄,我们实在是要把他们永远铭记于心。

(高等教育研究所张新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