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公告  新闻  2014年新闻动态

高教所“书与人生”教师与学生支部活动——我读《围城》

发布日期: 2014-04-23   浏览次数 49

    20144月16日晚6:30,文科大楼1456室不时传来一阵阵掌声,由高教所所研会和党支部举办的“书与人生”专场活动在这里如火如荼进行。本次活动的主题为“我读《围城》”。高教所所长阎光才老师、李梅老师、李琳琳老师出席了此次活动,与报名而来的30余名同学一起展开了深刻的讨论。活动由高教所党支部主席硕士二年级的宗晓蕾同学主持。

  

活动分为“个人分享”、“分组讨论”与“教师点评”三个环节。活动伊始,李梅老师寄语每位同学要珍惜当下的研究生生活,让丽娃河的静谧与宁静陶冶自己的内心,与古今中外大家交流对话,在阅读中不断思考。在个人分享环节,硕士一年级的黄欢同学图文并茂地与大家分享了她此次的读书心得,她认为每一次品读此书都有不同的收获。接下来大家以“生活组”、“职业组”、“婚恋组”等主题分组展开激烈讨论。“生活组”同学提出“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生活在别处”的观点,引发其他两组同学的反驳。李琳琳老师建议大家在面临决择时进行审慎选择,尽量避免“围城困惑”。“职业组”博士一年级同学顾全分享了自己的求职经历,她提到天助自助者,人生每一个阶段关心的东西都不同,要遵循自己的内心,然后才能找到让生命燃烧起来的东西。“婚恋组”的同学七嘴八舌,意见不一。有的说正如书中所说“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当今的男女青年理想的婚恋应该是生活上相互扶持,精神上互有助益,基本价值上达成一致;也有同学认为“贤妻良母”在当今时代被赋予新的内涵,女性也更应该定位好自己的位置。各组同学畅所欲言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引发了活动的一个小高潮。

之后,阎光才老师从“学术与围城”的角度谈了自己的观点。阎老师指出,钱钟书对当时中国学者和知识分子的形态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入木三分。一般人的理想中高等学府应该是神圣的精神的领导,学问是为求知而求知,为满足精神的好奇,而学者也应该是能在世俗中坚持住自己的底线。但现实中的围城与洪堡式的高等学府和教育存在很大差距。他表达了对当今学术纯粹应有一种渴望,但与此同时也应有保有一份理性分析,最后对同学们提出了殷切的学术期望。

读书沙龙活动旨在培养研究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沟通交流中养成喜欢阅读善于思考的习惯,从而为研究生学习研究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活动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活动结束后很多同学表示这样的自由讨论和交流激发自己的阅读兴趣,也有利于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

(高等教育研究所 石玉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