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荣老师从法学角度分析了“学术不端行为的法律规制”问题。他表示,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全球教育界正面临学术不端行为泛化的严峻挑战。如何界定、检测与规制此类新型不端行为,成为全球高校的共同难题。当前应对困境主要体现在AI使用行为记录不完整、AI作弊行为难以定义与检测、各校处罚标准不一等方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盟等国际机构虽已发布指南,强调主体责任与使用透明,但落地执行仍存挑战。
我国在法律与相关规范中也对防范学术不端做出了制度安排。2024年4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明确规定,“代写、剽窃、伪造”等学术不端行为将导致学位撤销。这为学术不端的处理提供了法律依据。此外,国内已有高校出台专门规定,规范、限制甚至禁止在学术研究中使用AI工具。基于此,姚老师提醒在座师生,技术革新不能逾越学术伦理的底线,要透明地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等工具,为学术成果负最终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