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公告  新闻

【人才培养】高教所举行学术伦理教育会议

发布日期: 2025-11-10   浏览次数 10

  学术伦理是守护学术研究真实性、公正性与严肃性的核心基石,更是推动科研活动健康发展、维护学术公信力的重要保障。为强化科研工作者与青年学者的伦理意识,规范学术行为,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生态,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于2025年11月5日上午在文附楼218室举办了高等教育研究所学术伦理教育会议。本次活动邀请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阎光才老师、教工党支部书记姚荣老师与教工党支部副书记李峰老师进行交流分享,高等教育研究所全体师生参与。


图片


  阎光才老师着重强调了学术伦理的重要意义以及学术不端的重大危害,提醒同学们要提高对学术伦理的认识,增强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识别能力,坚决杜绝可能出现的学术失范和隐形学术不端行为,严格按照学术伦理的相关要求开展研究,确保学术研究与人生发展能够行稳致远。


图片


  姚荣老师从法学角度分析了“学术不端行为的法律规制”问题。他表示,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全球教育界正面临学术不端行为泛化的严峻挑战。如何界定、检测与规制此类新型不端行为,成为全球高校的共同难题。当前应对困境主要体现在AI使用行为记录不完整、AI作弊行为难以定义与检测、各校处罚标准不一等方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盟等国际机构虽已发布指南,强调主体责任与使用透明,但落地执行仍存挑战。


  我国在法律与相关规范中也对防范学术不端做出了制度安排。2024年4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明确规定,“代写、剽窃、伪造”等学术不端行为将导致学位撤销。这为学术不端的处理提供了法律依据。此外,国内已有高校出台专门规定,规范、限制甚至禁止在学术研究中使用AI工具。基于此,姚老师提醒在座师生,技术革新不能逾越学术伦理的底线,要透明地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等工具,为学术成果负最终责任。


图片


  李峰老师主持了学术不端行为的案例讨论。研讨以情景案例为切入点,涵盖学术成果与署名规范、内容创作与AI使用边界、数据获取与使用合规性等多个维度,师生结合学术规范与实践场景深入辨析,既剖析学术不端的潜在风险,也提供实践层面的合规建议,在思想碰撞中明晰伦理底线,强化学术诚信意识。


图片


  最后,李峰老师向大家赠言,“学术诚信是底线,是前提,是未来行稳致远的坚实基石;学术不端是侥幸,是赌博,往往会成为一切困境的开端。”本次高等教育研究所学术伦理教育专题活动圆满结束。


图片


文丨唐毓宁 张宁宇,图丨陈静

编辑丨娄岙菲

审核丨姚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