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31日上午,“大学生生涯发展体系构建”学术研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普陀校区办公楼中楼二层1212报告厅顺利举行。本次会议由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中国大学生生涯发展体系构建研究创新团队主办,华东师范大学学生职业发展中心、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青年教师联谊会协办,来自上海外国语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上海电力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等多所高校学生就业管理部门的专家学者、一线教育工作者齐聚一堂,围绕大学生生涯教育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展开深入研讨。会议由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教工党支部书记姚荣教授主持。
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阎光才教授在致辞中强调,在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重心已从“入口端”转向“出口端”,更加聚焦于学生的就业质量与职业发展能力。当前外部环境的变革动荡与个体生命历程的多元不确定,对传统生涯教育模式提出挑战,重新审视人才培养定位与生涯教育定位,通过赋予学生学习自由、推动生涯教育与专业教学深度融合,培养学生应对不确定性的心理韧性与个性化发展能力,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议题。阎老师表示,今天参会的诸位老师都是研究生涯教育规划问题的专家,希望可以不吝赐教,为深化该领域研究,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携手共同努力。
研讨会主题报告环节主要围绕心理健康、考试焦虑、职业认知、教育模式等大学生生涯发展不同维度展开。伦敦大学学院临床心理学博士生赵剑宜文关注了西方大学中国国际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研究显示,中国留学生在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上患病率较高,躯体化症状严重,疫情期间更是翻倍增长。他指出,语言障碍、经济压力、文化差异是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而经过文化适应性调整的干预措施可以显著提升心理支持有效性,因此急需构建更具针对性的跨文化心理支持系统。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蔡雨阳教授提出“双模态假说”,从脑科学与认知心理学视角解析考试焦虑对学习表现的影响。他强调,焦虑会消耗认知资源、干扰注意力分配,而语言水平、教学反馈等因素则会调节焦虑的破坏性。基于此,他建议通过优化教学干预、匹配学生语言水平与认知负荷,在提升英语能力的同时缓解考试焦虑。
复旦大学心理学系主任陈斌斌教授则聚焦青年职业发展与社会认知、心理资源的关联问题。研究发现,父母期望与子女职业目标的吻合度正向预测了职业自我效能,但过高或过低期望均会引发心理问题,呈现“倒U型”效应。陈斌斌教授强调,家庭需平衡自身期望与子女个体能动性,避免过度干预或放任;学校也应强化教师在职业指导中的角色,通过家校协作,帮助青年在应对职业不确定性时,既尊重个人兴趣禀赋,又能理性规划发展路径。
华东师范大学统计学院党委副书记蒋瑾副教授分享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的改革实践。针对课程泛化、互动不足等问题,团队重构教学逻辑,设计角色浸润、榜样叙事、模拟实践等多元化活动,通过企业深度走访、校友分享等形式,实现课程与职场场景的有效衔接,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职业认知与实践能力,学生满意度也随之提升。
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学院崔海丽副教授基于实证研究揭示了不同类型教师对本科生职业规划清晰度的影响差异。研究发现,实践导师与辅导员对本科生职业规划清晰度的影响最为显著。其中,实践导师的支持对高年级学生、工科学生的职业目标确定性提升作用突出,辅导员则在自我概念明确性培养上效果明显,而科研导师的影响相对有限。这一研究结果为高校优化教师队伍建设、精准提供职业指导支持提供了理论支撑。
主题报告结束后,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副部长章晶晶主持了有关“生涯教育的现实困境与突破路径”的圆桌讨论。专家们表示,当前学生存在焦虑严重、行动不足、职业视野狭窄等问题,社会舆论与传统就业观对生涯教育形成挑战,需推动理论界与实务界的话语对接,构建中国特色生涯教育理论体系。专家们建议,可以通过整合课程资源、强化产教融合,扩宽生涯规划的路径;通过微专业建设、在职博士培养等,提升教育者专业素养,实现生涯教育从“就业服务”到“全人培养”的升级。
从左至右:华东师范大学章晶晶老师,同济大学朱华珍老师,上海财经大学潘杰老师,华东政法大学张赟龙老师、华东理工大学盖钧超老师,上海电力大学王少龙老师,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施毅婷老师
本次研讨会汇聚多学科智慧,搭建了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交流平台,为破解新时代大学生生涯发展难题、完善生涯教育体系提供了宝贵思路。与会各方将会保持进一步深化合作,共同推动生涯教育创新发展,助力大学生在不确定时代实现高质量职业发展与人生成长。
中国大学生生涯发展体系构建研究创新团队是由华东师范大学资助的青年跨学科学术创新团队项目,团队由高等教育研究所姚荣教授领衔,成员由来自高等教育学、心理学、法学领域的近十位学科专家和长期从事学生职业发展工作的多名实践专家组成。团队旨在发挥跨学科优势,形成研究合力,全面探究推动中国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的生涯发展服务体系。